【扶贫攻坚】安居区农业产业扶贫2016年工作计划......
| 招商动态 |2016-07-07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时说:“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扶贫一直是党和政府的牵挂。
扶贫脱贫,关键是为绝大多数农村贫困者注入造血机能,唤起贫困者摆脱贫困的自觉性和能力。在所有的扶贫帮扶方式中,最关键的是产业扶贫,这是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的根本所在,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区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
【总体目标】
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种植、养殖等增收项目。贫困村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安全高效的产业体系,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油果蔬肉等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
(聚贤天伦葡萄园)
(一)工作重点
优质粮油产业。贫困村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总产量达到1.06万吨以上;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总产量达到0.28万吨以上;524红苕产业基地达到0.2万亩,年产优质商品苕0.16万吨以上。
(三家大米)
优质果蔬及中药材产业。贫困村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0.45万亩,产量达到3300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0.35万亩,产量达到6000吨以上;优质中药材基地面积达0.2万亩,产量达到600吨以上。
(安居镇食用菌基地)
优质畜禽产业。贫困村出栏优质生猪15万头,优质肉牛0.2万头,优质肉羊2万只,特色小家禽300万只。
(三家养牛基地)
生态水产。贫困村生态水产养殖面积0.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0.15万吨。
(三家养鱼基地)
优质林果产业。贫困村新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0.18万亩。
(玉丰柠檬产业示范基地)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投入
2016年农业产业扶贫资金投入3799.2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039万元,业主或农民投入2760.2万元。具体如下:
1、优质粮油产业。资金投入943.3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787.3万元,业主或农民投入156万元。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746.3万元,其中:2015年良种与良法推广项目40万元、2015年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198万元、2015年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175.3万元、2016年粮食生产能力提升项目200万元、电力提灌站建设35万元、农业工程审计结余资金98万元;二是农业生产性投入197万元,其中:2015年小麦“一喷三防”项目投入41万元,农民购买优质水稻种子2万公斤(55元/公斤)、油菜种子1600公斤(100元/公斤)、524红苕种60000公斤(5元/公斤),投入156万元。在贫困村建立种植优质水稻2万亩、优质油菜1.6万亩、524红苕0.2万亩。
(会龙524基地)
2、优质果蔬及中药材产业。资金投入为业主或农户自筹1947.5万元,贫困村建成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0.4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0.35万亩,优质中药材基地面积达0.2万亩。
(安居百亩有机蔬菜基地)
3、优质畜禽产业。资金投入756.8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07.4万元,业主或农民投入549.4万元。一是2016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肉羊产业在4个贫困村发展肉羊适度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羊场4个;二是2016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在全区82个贫困村支持引导生猪适度规模户进行标准化圈舍及粪污相关设施新改扩建。
(莲花乡养羊大户)
4、生态水产产业。在项目区草鞋垭等4个贫困村资金投入4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2万元,业主或农民投入38万元。在全区贫困村建成生态水产养殖面积0.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0.15万吨。
(大安泥鳅养殖基地)
5、优质林果产业。财政投入59.1万元在6个贫困村建设现代林业基地0.18万亩。
四、政策措施
(特色草莓园)
以规划为引领,以科技和质量为支撑,以投入为保障,不断强化贫困村产业基础条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努力开拓产品市场,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横山镇高忠兔)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针对我区“插花式”贫困地区、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具有分散性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贫困区域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基础,指导乡镇分村编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统筹谋划粮油、畜牧、经济作物、水产、农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
(观音镇 枇杷基地)
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对今年安排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贫困村,加大高标准农田和灌溉设施建设力度,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夯实贫困村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加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健康养殖池塘、饲草饲料基地及棚圈、牧道、人工打贮草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贫困村现代养殖业发展。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区财政每年安排相应的资金扶持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
(大安生猪养殖场)
创新产业指导服务。加大优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不断增强农业产业扶贫的技术支撑。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搭建经营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平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扶持发展社会化农技推广组织,以形成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格局。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健全完善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业减灾防灾及环境保护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控制、病虫害防控、灾害测报、抗旱防洪等方面提供全程化服务。
(分水莲藕基地)
强化产业主体培育。围绕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质量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对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成片流转土地的通过项目跟进,解决水、电、路等基本条件,实现项目跟着新型主体走,跟着规模经营走。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莲花乡中药材创业基地)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合理利用贫困村资源,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知名的“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实现农村村级商业网点覆盖率达60%以上,扩大贫困村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通过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到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和结对帮扶、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结对子”,示范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常理镇特产 黄金梨)
提升产业助农增收能力。推动农业生产向产前产后延伸,构建产业基地、农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产后商品化处理、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条,推进贫困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解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提高产业促农增收能力。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入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融入“遂宁鲜”,打造安居农产品区域品牌,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拓展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石洞镇庭院经济,流转土地种植西瓜、玉米,养殖泥鳅.....)
扶持贫困村发展小微企业或工商户,优先支持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以手工制造为主的小微企业,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创造就业岗位,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强化劳务技能培训,加大贫困村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鼓励和支持能人带动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减少盲目性,增强稳定性,增加务工收入。
(家畜养殖合作社)
实施乡村资源景观化工程,充分利用农业园区、森林景观、乡村聚落、水利风景等各类乡村资源,创建一批乡村类国家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品牌,着力打造自然山水相融、庭园设计优化、田园风光尽显、农家情趣浓厚、农村特色鲜明的新型村落民居。推动乡村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以“旅游十”引领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东禅镇观光、垂钓点)
强化农业项目产业扶贫资金落实。从政策上鼓励企业更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支持以土地、资源等入股参与产业发展,把产业发展红利装进群众腰包。围绕扶贫开发攻坚规划统筹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和资金,整合聚集各类投入,集中安排使用,实行资金精准投放,确保项目规划到户、资金到村到户,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